WFU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我的EBC日記 ( 八 ) ─ EBC我來了!

1013日:羅布崎→EBC ( 海拔5364公尺 )→高樂雪 ( Gorak Shap,海拔5165公尺 )

此行當中,隨著高度爬升而同步攀升的,是我的安靜心跳。前一晚量測的心跳速率來到了每分鐘近120下,雖然血氧濃度還好 ( 84~85% ),人也沒什麼不舒服,但想著自己的心臟連在睡覺時都處於慢跑的狀態,而且還需要維持這種狀態超過24小時,心裡還是覺得不太踏實。所幸這間國際級的山屋給了我國際級的睡眠品質,讓我一覺醒來勇氣滿滿,準備迎接抵達EBC的大日子。



從羅布崎到EBC的途中會經過高樂雪( Gorak Shap,海拔5165公尺 ),預計將在那裏吃午餐,從EBC折返後也將在此休息一晚。從垂直高度差比較,高樂雪只比羅布崎高了110公尺,為何需要一個早上呢?原因除了海拔較高行進速度較慢外,主要是這段路是由好幾段陡上陡下的破碎地形所組成,使得上坡慢、下坡也慢。此外,由於所有要前往EBC的登山隊伍都會聚集在這條路上,彼此頻繁的會車也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當然,在這個高度,任何的會車都是稍微喘口氣的機會,當然要停一下囉!

不斷的陡上與陡下,讓我壓根兒不敢想何時會到EBC,心裡只想著眼前的上坡何時結束。下坡時看著前方下個上坡奮鬥的人群形成一條緩緩移動的線,確實是件令人洩氣的事。終於,眼前出現除了石頭、人、氂牛之外的第四種東西:告示牌,海拔5165公尺的高樂雪,到了!終於可以坐下來吃飯了!

由於吃午餐與晚上住宿的山屋是同一間,因此午餐後,大夥把已經不重的行李再次精簡,只帶上必要裝備,輕裝出發。由於高樂雪正位於冰河塑造而成的巨大U型谷邊緣,出發後前半段路程都是稍帶黏性的平路,兩旁寸草不生、空曠寂寥。這樣的路況大約持續了半小時,也為我們爭取了消化與休息的時間。


熱身結束後,類似早上的石坡再次出現,所幸不再是鋸齒連峰,而是持續緩上。隨著EBC越來越靠近,兩旁的山勢越發壯觀,白皚皚的山頂與如同裙襬展開的冰河一再抓住我們的雙眼與快門,唯一可惜的是因為海拔太高,綠意已消失在眼前,感覺少了一點生命力。當然,越接近EBC,人潮越發洶湧,壯觀的程度可比媽祖繞境鑽轎腳或是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排隊盛況。看著身旁絡繹不絕的人潮,我的心裡不禁暗自期待,這個EBC想必超猛,要嘛有絕世無敵山景,要嘛有個博物館提供介紹,或是有郵筒可寄明信片……


現實總是殘酷的,是我自作多情,想太多了。在河谷的邊緣高地,順著綿延不絕的人鍊,我發現了令人失望的事實,原來EBC就是個位於冰磧谷中央的基地營,除了一兩個帳篷與兩塊上頭綁著五色巾幡的大石頭外,沒了。連個告示牌都沒有,更別肖想可以寄明信片了。



此外,還有件比失望更失望的事,即當你陡下朝聖完EBC後,回程還需陡上約20分鐘才能回到主幹道。只是頭都洗下去了,就洗完吧。因此,為了減少失落感,即使已知會失望,還是花點力氣,親身體會失望的感覺吧!


EBC本身並不有趣,景觀的壯闊程度甚至不如邊緣的高地,甚至幾乎看不見聖母峰頂,不過對於許多抵達此地的登山者來說,仍然有極大的象徵意義。基地營內其中一塊大石,上頭不知被誰噴了”Everest Base Camp 5364m”,排隊與它拍照留念的人大排長龍、不分國籍。


此情此景提醒了我,”X不只台灣有,差異只是成為了什麼。為了稍稍減輕失落的心情,還是與另一塊沒被噴字的大石頭拍了照,為自己這麼多天來的努力做一個紀念。


比起排隊跟石頭拍照,讓我感興趣的是冰磧地形。隨著冰河前進,會像推土機一樣把土刮起來,這些土附著在冰塊表面,看起來就像一般的土一樣人畜無害,直到踩上去滑倒時,才意識到這是塊偽裝成土的冰XD。這樣摔個兩下,比課本讀半天還要記憶深刻。


站在基地營向聖母峰望去,想像著準備攻頂登山家們的心情,他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長達數年的體能與技術養成,等待著好天氣的空檔,只為了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留名登山青史。他們的體力、決心與意志力,實在遠超出我的想像。我們的終點,只是他們的起點。此生有緣一訪EBC,站在半世紀來無數登山家啟程的同一塊土地,我已心滿意足,也對自己的極限與想要的登山體驗,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再會了,EBC,一個樸實無華的里程碑,一個夢想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