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銀髮族運動處方(五) - 平衡能力訓練



保命防跌,人人有責

隨著年齡增長,肌力、神經控制能力、視力都不如年輕時期,造成在不同狀態下維持姿勢的能力下降,進而容易失去平衡。此外,肌力、反應速度與敏捷性下降,使得在失去平衡當下快速找到支撐介面(如桌椅、牆面)的能力降低,使得失去平衡時更容易跌倒。此時若同時伴隨骨質流失或疏鬆,往往會造成骨折。

研究指出,股骨骨折是造成銀髮族朋友臥床、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維持良好的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對於降低跌倒風險、維持生活品質、避免壽命減少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生活中,面於不同大小的外力,我們有三種維持平衡的動作:

小外力:腳踝策略(ankle strategy),屬於靜態平衡,利用小腿與足部肌群將腳踝做背屈(dorsiflexion)與蹠屈(plantaflexion),穩定上半身由於外力造成的前後晃動。要完美完成這個動作,須要有良好的足部背屈(foot dorsiflexion)能力。

中外力:髖部策略(hip strategy),屬於靜態平衡,利用髖屈(glute flexion)與髖伸(glute extension)肌群,向下穩定膝蓋與踝關節,向上穩定胸椎,以類似硬舉(RDL)中hip hinge的姿勢維持平衡。這個動作需要有良好的髖屈(hip flexion)與臀肌(glute)啟動能力與肌力。

大外力:跨步策略(step strategy),屬於動態平衡,使用跨步緩衝外力造成的位移,形成類似分腿蹲(lunge)的姿勢。這個動作除了要有良好的核心肌群穩定性外,還要有足夠的單腿肌力。

總而言之,要有良好的平衡感,才會有好的平衡動作。有好的平衡動作,才能避免跌倒受傷。因此,經由適度的練習,讓身體“記憶“這些動作,才能在突發狀況時,反射性的完美執行,平安”著陸“。


平衡能力檢測

在訓練靜態或動態平衡能力前,一般建議先做平衡測試,以評估目前維持靜態平衡的能力,也可作為起始訓練強度的參考。由於這類檢測對於銀髮族朋友的平衡能力是一種挑戰,所以在檢測時,左右兩側一定要有桌椅或牆壁等可供依靠之用。此外,測試者要在受試者背後,萬一失去平衡時可協助穩定,避免跌倒。

以下分享兩個簡單好用的平衡能力測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家中長者進行測試:

銳化朗伯格氏平衡測試(Sharpened Romberg balance test):雙腳腳跟對腳尖站立,雙手抱胸,閉上眼睛,看能維持幾秒不失去平衡。這個測試由於是雙腳站立,著地面積較寬,較適用於一般銀髮族朋友。

實際執行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單腳站立平衡測試(Stork-stand balance test):雙手叉腰,一腳抬起置於另一腳膝下小腿近端,眼睛正視前方,測三次,取最佳秒數。這個測試對平衡能力要求較高,較容易有跌到風險,不見得適合每一位銀髮族朋友。一般建議能夠掌握雙腳平衡能力者,再來進行此測試。

實際執行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雖然所有測試都有年齡相對的常模,顯示測試成績(秒數)落在第幾百分位,不過在銀髮族的平衡測試中,跟別人比並不那麼重要,以自己為標準才能真正量身設計出適合的計畫。


平衡能力的組成

平衡能力的組成,除了穩定肌群啟動能力以及足以支撐體重的肌力外,其他感官的協助也是功不可沒。

本體感覺(propioceptive input)讓身體知道自身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所處的確切位置,在平衡感受到挑戰,骨骼肌肉關節位置產生變化時,能夠快速整合形成新的穩定狀態。

我們也可以藉由視覺(visual input)輔助確認當下所處的平衡狀態,當產生變化時(如看到不平整的斜坡時)可將刺激送入大腦,經過整合後對肌肉與姿勢進行調整,以期在不同狀態的表面維持相對應的平衡。

前庭系統(vastibular system)位於內耳,可在我們其他平衡輔助感官(如視覺)被剝奪時(如閉眼)對身體的姿勢進行微調,讓我們即使閉上眼睛,只要雙腳站穩,身體只會稍微晃動,但不會跌倒。


平衡能力的訓練原則

稍早所分享的平衡能力檢測,其實也算是訓練的一種。兩者之間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界線,只是在剛開始訓練的銀髮族朋友來說,在動作的挑戰性上常常是比檢測來得低,畢竟我們要循序漸進的掌握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並不是為了完成檢測動作而增加跌倒風險。當然,與檢測注意事項一樣,訓練時左右兩側一定要有桌椅或牆壁等可供依靠之用。

此外,教練要在銀髮族朋友的身旁或身後,萬一失去平衡時可協助維持穩定。一切“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

訓練順序:

一般而言,靜態平衡的難度比動態平衡低,在訓練策略上建議從靜態開始,待銀髮族朋友能夠掌握靜態平衡的動作後,再進階至動態平衡訓練。

靜態平衡訓練的進階原則主要可從幾個角度著手:減少地面支撐面積、輔助感官的干擾與剝奪、改用不穩定踩踏介面。

減少地面支撐面積:
起始階段,採用雙腳張開與肩同寬(最穩定)=>
進階:雙腳併攏(觸地面積減少,但重量仍平均分佈左右兩腳)=>
進階:前後分腳站(將一腳腳跟向前移至另一腳的一半處)=>
進階:前後腳站(前腳腳跟碰到後腳腳尖,雙腳成一直線,類似站平衡木)=>
進階:單腳站立

輔助感官的干擾與剝奪:
起始階段,張開雙眼(最穩定)=>
進階:加上自己拋接球的動作=>
進階:同時與他人拋接球=>
進階:同時唸書或文件(增加大腦工作量,干擾期整合輔助感官接收進來的資訊)=>
進階:閉眼站立(輔助知覺剝奪)

不穩定表面:
起始階段,站平坦地板(最穩定)=>
進階:站在巧拼、軟墊或瑜珈墊(會陷下去)=>
進階:站在BOSU球、平衡板上等
BOSU 球

平衡板


動態平衡訓練的進階,主要有改變移動方向、從原地到移動、加上不同方向的位移三方面。

改變移動方向:
靜態重心左右、前後移動(最穩定)=>
進階:加入斜前、斜後方向的重心移動

從原地到移動:
原地踏步(最穩定)=>
進階:原地踏步時轉頭看向左右兩側=>
進階:頭與身體同時轉向原地踏步=>
進階:向前走=>
進階:走8字形繞過障礙物

加上不同方向的位移:
原地踏步(最穩定)=>
進階:初級登階,腳尖交替碰觸階梯=>
進階:前後登階=>
進階:左右登階
登階用階梯,可前後或左右上下階梯


ACSM美國運動醫學會平衡能力訓練指引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指引,平衡能力的訓練,可參考FITT模式來執行:
(F) frequency頻率:剛開始每週2~3次,逐步進階到每週3~5次。
(I) intensity強度:低強度,但對身體控制度要求高,所以建議在運動課程的起始階段,身體較不疲憊時進行。
(T) time時間:每次15秒,重複3次。
(T) type種類:可參考前述的訓練內容,依照自身能力選擇適合的動作進行練習。

針對銀髮族平衡能力訓練的原則就分享到這,謝謝各位朋友的收看,希望能夠在家中安全無虞的狀況下多多練習挑戰囉!


延伸閱讀

1.美國運動協會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senior fitness manual
2.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s Resources for the Personal Trainer, 5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