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銀髮族運動處方(四) - 穩定度與活動度訓練:動作篇



在上一篇中我們談到,讓穩定度為主與活動度為主的關節各司其職,避免代償,是建立良好姿勢與避免運動傷害的基礎。而良好的肌力與運動表現,也是建立在良好穩定度與活動度的基礎上。那麼,我們就來談談,哪些運動可以增進銀髮族朋友的穩定度與活動度吧!

穩定度與活動度訓練三步驟

穩定度與活動度訓練有三個步驟,依序是:
1.伸展短縮的肌群(自我筋膜放鬆、靜態伸展)
2.強化被伸長的肌肉
3.訓練核心肌群活化能力

首先,我們可以使用按摩球、一般棒壘球、花生米、滾筒等對短縮的肌群,沿著肌肉纖維分布的方向,進行自我筋膜放鬆。在縮短的肌群中,有時會壓到比較緊繃的肌束(稱為taut band)。這個區域的肌纖維由於一直處在收縮的狀態下而變得特別僵硬,進而使得局部循環出現阻礙(缺血),而身體為了改善局部循環(擴張血管)所分泌的激素bradykinin則會使機械性/壓力受器變得更加敏感,造成緊縮肌束中出現一些一壓就痛的結節,稱為激痛點(trigger points)。

激痛點不僅會在按壓時造成該處疼痛,有時也會合併特定部位的疼痛,這種疼痛稱為轉移痛(refer pain)。當我們按壓到激痛點時,可以將按摩球或滾筒停留在該處約15~30秒(雖然會蠻痛的,但還是要記得保持自然呼吸),再慢慢繼續按摩其他區域,如此能夠比較有效的將整片肌肉與筋膜做完整的放鬆。

做完筋膜放鬆後,接著要將短縮的肌群利用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恢復原本的長度。靜態伸展的原則,是將肌肉沿著肌纖維走向,將肌肉做穩定而持續的拉伸。伸展時需搭配呼吸,吸氣時維持不動,吐氣時在緩緩增加延展範圍。拉伸的程度可以“緊而不痛“當作參考,一個肌群伸展30~60秒。可以一次拉好拉滿,也可以分成兩組,一組拉20~30秒。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用彈振(bouncing)或勉強自己拉伸超越關節活動度極限(今天的我沒有極限~),以免造成拉傷,得不償失。

當放鬆完緊縮的肌群後,我們便要對被拉伸的拮抗肌群做強化,訓練其穩定關節位置的能力。由於姿勢的維持對肌肉來說屬於等長收縮,因此在做強化時也以訓練等長收縮為主。一般而言,一個肌群一次維持15秒,做三次。在做等長收縮訓練時,最忌諱閉氣,所以保持正常而平順的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進行強化訓練時,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要鍛鍊的肌群,感受它們的收縮,不需要為了做到“像“youtube上的程度而硬撐,如此才不會引起鄰近部位肌群協同出力,產生代償而使效果打折扣。

在做完緊縮肌群的放鬆與拉伸肌群的強化後,便可以進到下一步,訓練核心肌群活化能力。訓練核心肌群活化能力的目的,在於訓練神經控制深層核心肌群的能力。由於深層核心肌群與維持姿勢與運動時的動作穩定息息相關,所以在維持與改變姿勢時都應該最先被活化。如果神經無法迅速活化深層核心肌群,淺層的動作肌群便會“越俎代庖“,代償完成靜態或動態的動作,長期下來往往容易造成緊繃、摩擦發炎、疼痛等後遺症。

由於核心肌群主要負責維持身體的姿勢,因此需要有良好的肌耐力,這點也反映在訓練的特性上。核心肌群的活化運動主要以徒手的等長收縮訓練為主,一個動作維持10-15秒,做3組。要注意姿勢的正確與呼吸的順暢。待訓練6~8週,可逐漸進行增量(progression),如增加時間、組數、增加離心與向心收縮、旋轉等。


在上場之前

雖然我們總愛說“人老心不老“,但生理機能的下降、過往累積的骨關節退化、慢性疾病的困擾,確實值得銀髮族朋友在開始運動計劃前好好檢視自己的”本錢“是否足夠。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可以利用PAR-Q+問卷來評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以及何時該找教練或醫師尋求建議(PAR-Q+問卷與評估建議請參考這篇)。至於沒有運動習慣的初心者、有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尚未控制穩定者、以及目前處在關節炎(退化性、自體免疫性)急性發作期的長者,則建議先行就醫,請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


簡易在家做得成,自我訓練不求人

前面介紹了穩定度與活動度訓練的步驟,接下來我們依照不同部位,與各位分享幾個簡單的訓練動作。

頭頸部

頸後肌群筋膜放鬆

將滾筒至於頸後,將頸部緩慢左右旋轉,按摩頸後的伸頸肌群(neck extensor)如上斜方肌。做30秒。

頸後肌群靜態伸展

在椅子上坐正,腰背挺直,低頭將下巴後收,盡量貼近頸部,感受兩側後頸部上斜方肌與提肩胛肌的伸展,持續20秒。接著,將頭轉向左右兩側,低頭收下巴,伸展左右兩側,各維持20秒。

強化前側屈頸肌群(neck flexors

屈膝平躺,雙手平放兩側。收起下巴,將後頸部提起離地約20公分,雙臂微微抬離地面。感受頸部前側肌群的收縮,並記得保持呼吸節奏,不要憋氣。持續10~15秒後緩緩將頭放下,做3次。

肩胛與胸椎

內旋肌群筋膜放鬆
胸大肌:站姿面對牆面(樑柱或固定式櫥櫃亦可),右上臂向外平舉起與肩同高,前臂彎曲約90度,將按摩球(棒球亦可)置於右胸肌外上側,接近鎖骨與手臂的交界,靠牆對胸肌上下與內外進行放鬆,持續30秒。做完後換放鬆左側胸肌,持續30秒。

闊背肌:
側躺,右上臂伸直貼耳側。將按摩球(棒球亦可)置於右腋窩後下側,靠牆上下放鬆闊背肌,持續30秒。換成左側闊背肌,一樣放鬆30秒。


靜態伸展內旋肌群
胸大肌:面對牆面(樑柱或固定式櫥櫃亦可),右腳在前採弓箭步,右上臂向外平舉起與肩同高,前臂彎曲約90度。將手臂靠在牆面,身體水平緩緩向前移,感受胸肌的伸展,維持30秒。換成左腳在前的弓箭步,伸展左側胸肌,持續30秒。

闊背肌:端坐椅子上,雙手伸直舉起比肩膀稍寬,握住竹竿(掃把、拖把、晾衣服的竿子、塑膠水管亦可)。將上身向右側彎曲,伸展左側闊背肌,持續30秒。接著向左側彎曲,伸展右側闊背肌,持續30秒。

強化外旋與肩胛間肌群
肩外旋肌群:wall angel

採坐姿或站姿,背部貼牆,雙臂向外展開與肩同高,前臂與上臂垂直,指尖朝上。將兩側肩關節向後旋,盡量使雙臂貼齊牆面,持續15秒,做3次。進階的話,可讓雙臂順著牆壁緩緩上下滑動,增加難度。

肩胛間肌群(大小菱形肌):

趴在瑜珈墊上,雙臂外旋(手掌朝下)置於身旁。緩緩將頸部與肩膀抬離地面約20公分,同時收縮兩肩胛骨間的肌肉,並將雙臂微微向上抬起。注意,只要將肩膀抬離地面即可,不需將腰部弓起。持續15秒後緩緩趴下,做3次。

軀幹(髖關節以上的髖伸髖屈肌群)

豎脊肌群筋膜放鬆

站姿背靠牆,雙膝微屈,將滾筒(或花生米)放在背部,靠牆緩緩上下滾動,持續30秒。
或是屈膝平躺,滾筒(或花生米)放在背部,緩緩前後滾動以放鬆下背肌肉,持續30秒。

豎脊肌群靜態伸展
嬰兒式(child pose),在跪姿下上半身趴向地上,雙手伸直向前延伸,同時臀部貼近腳跟,保持順暢呼吸,持續30秒。接著,將雙臂向左橫移約45度,伸展右側的腰方肌,維持30秒。最後,雙臂向右橫移約45度,伸展左側的腰方肌,維持30秒。

除了趴姿外,也可以利用躺姿做下背肌群伸展。平躺在瑜珈墊上,將雙腿屈曲彎向腹部。接著,雙手抱住小腿,往胸口方向緩緩施力。此時可以感受到下背肌群的延展。維持30秒後,再緩緩將雙腿伸直,恢復起始姿勢。

強化髖屈肌群
坐姿腹肌等長收縮訓練:

首先,屈膝坐在地上(或穩固的椅子上),腰背挺直,收下巴。接著,緩緩吐氣,將身體慢慢向後仰,注意要維持腰部、肩頸與頭部在同一條線上,避免弓背或駝背。保持此姿勢15秒,再緩緩回覆起始姿勢,如此做3個循環。在維持姿勢時,請記得保持呼吸,切勿憋氣。

下肢(髖關節以下的髖伸髖屈肌群)

股四頭肌筋膜放鬆

趴在瑜珈墊上,將滾筒置於右大腿下方,緩緩由恥骨向膝蓋方向做滾動,將筋膜放鬆,時間約30秒。之後,換放鬆左大腿,約30秒。

股四頭肌靜態伸展seated 90 – 90

由於銀髮族朋友容易平衡感不佳,所以可使用坐姿進行股四頭肌伸展。側坐於椅子邊,右腳在前,左腳在後,與地面成90度。接著,將左手臂舉向天花板,並稍微將上半身彎向右側,這時可感覺到左大腿前側與外側有明顯拉伸,維持30秒。之後,左右腳互換,伸展右大腿30秒。

髖伸肌群(臀肌、膕繩肌)強化

強化此部位的運動首推橋式。首先,屈膝仰躺,提肛縮小腹使骨盆後傾。接著,緩緩呼氣,想像著把下腰椎一節一節向上提離地面,將臀部向天花板抬起,使得上背、骨盆、膝蓋呈現一直線,維持此姿勢15秒,之後緩緩將臀部放下,做3次。注意!這時最主要發力的是臀部,下背部千萬不要弓起來。一旦熟練這個運動後,可以延長長度,或在膝蓋套上彈力帶(加強臀中肌的訓練),也可將一腿抬起,增加單側臀肌的挑戰。

核心訓練

一般常見的核心訓練基本上也適用於銀髮族朋友,不過在挑戰性與時間上要從輕開始,進步的速度也要比年輕人來的循序漸進,才不會欲速則不達,造成運動傷害。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動作,讓各位銀髮族朋友可以在家自己練習。

躺姿
躺姿可先由屈膝交替點地(toe tap)開始,之後慢慢加上手臂的動作,變成死蟲式(dead bug)。要注意在手與腳伸長與收回的時候,骨盆應該持續保持固定的位置。若無法完全做到維持中立位置,可換成保持背部貼緊地板(有點骨盆後傾的姿勢)。如此左右各做10次,做2~3組。

四足跪姿
當維持四足跪姿後,我們先要穩定骨盆的姿勢,不管在手臂或腿部有動作時都不要有背部的凹下或突起。
鳥狗式:剛開始時可以先單手交錯離地,接著換單膝交錯離地,最後再進階成對側手腳同時離地(鳥狗式)。這個動作左右各做10次,做2~3組。

貓與駱駝:從四足跪姿開始,想像著有條繩子將背部中段向天花板拉起,此時骨盆呈現後傾(駱駝式);接著把脊椎一節節彎向地板,同時把骨盆慢慢放平、前傾(貓式)。每個動作做到自然的限度即可,不須特別出力維持姿勢,另外也要注意呼吸的平順。

側棒式
初階版的側棒式,是在右側跪姿下,右手肘垂直撐地,將軀幹側邊與大腿抬離地面。注意頭、肚臍、恥骨、膝蓋要成一直線,也要避免出現前傾或後傾的狀況。這個動作左右各做10次,做2~3組。當手臂與軀幹的肌耐力進步到一定水準後,可考慮進階為標準的側棒式(兩腿伸直的版本)。


以上就是銀髮族朋友的穩定度與活動度訓練的簡單介紹,謝謝各位的耐心收看。記住,只有建立良好的穩定度與活動度,才能更上一層樓,進行更高負重的訓練而不至於受傷。希望藉由這些練習,讓各位家裡的老大人能夠抬頭挺胸,遠離慢性痠痛!


延伸閱讀

1. 美國運動協會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senior fitness manual
2. 我該找教練,還是找醫生 運動前你該知道的事
3. 認識肌筋膜疼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