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2019年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預防與治療指引


首先,看看專家怎麼“推薦”

與“xx好辣”及廣告中“專家一致推薦”不同,科學上所謂的推薦,著重的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證據力量的強弱,來自臨床研究的等級與數量,研究等級越高,結論越明確,數量越多,結論越重要,所得出的結論也越具說服力,所“推薦”的處置與藥方也越“中肯”,越值得信賴。


簡單來說,學術上的“推薦”由兩部分組成:推薦程度(強vs.弱),支持其論點之證據等級(高vs.vs.低)。推薦程度以數字表示(1:強,2:弱),證據等級則以A(高品質證據),B(中品質證據),C(低品質證據)表示。

排列組合後,我們得到下列六個推薦級別:

Grade 1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根據高品質研究結果,用於多數人、多數情況下,都是利>>>弊。
Grade 1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根據中品質研究結果,用於多數人,都是利>>弊。
Grade 1C(依據低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根據低品質研究結果,用於多數人,都是利>>弊。

Grade 2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稍微推薦):根據高品質研究結果,對某些人、某些情況下,才會利>弊。
Grade 2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稍微推薦):根據中品質研究結果,對某些人、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利>弊。
Grade 2C(依據低品質證據,我們稍微推薦):非常微弱的推薦,其他治療方式不見得比較差。

大致了解“電視外“的專家學者怎麼定義“推薦”這兩個字後,我們才能在山上遇到高山症/高山腦水腫/高山肺水腫時,知道如何做出真正有助於山友的決定。


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的預防

預防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高山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主要分為非藥物與藥物兩大方面。在低風險的情況下,可不需要服用預防性藥物。不過對於中、高發病風險的族群,則建議雙管齊下(藥物+非藥物)。

非藥物預防策略

專家這麼說

緩慢爬升(Gradual ascent):
根據大量回溯性研究與近期的兩篇前瞻性研究,控制每天的海拔爬升 < 500公尺,對於急性高山症的預防是相當有效的。(推薦等級1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分段爬升與行前高度適應(Staged ascent and preacclimation):
一篇研究顯示,在抵達位於海拔1920~2950公尺之前,先在中海拔(約1600公尺)住一晚,可減少急性高山症發生機率。另外,有兩篇研究指出,在爬升到海拔4300公尺前,於2200~3000公尺處停留6~7天,也可減少急性高山症發生機率。整體來說,在中海拔要待得夠久(每天 > 8小時,> 7 天),效果才會好。(推薦等級1C:依據低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我們這麼做

在前往高海拔前,建議先在中海拔住一晚。若是搭乘交通工具(車輛or飛機)直達高海拔者(如軍人等),則建議服用預防性藥物,並在接下來幾天減少爬升高度。

當攀登海拔來到超過3000公尺後,建議每天的淨爬升海拔 < 500公尺,且每爬升3~4天暫停爬升一天。若當天淨爬升海拔 > 500公尺,則應在前一天或後一天安排休息,停止爬升。平均而言,讓整趟旅程每天平均海拔上升 < 500公尺是相對安全的策略。

藥物預防策略

專家這麼說

Acetazolamide(丹木斯):
Acetazolamide的好,獲得許多研究的背書(只差沒像普拿疼這樣放在電視上賣了)。除了有助於預防高山症外,更有利於高度適應。尤其對於那些前往遠離醫療院所的偏僻山區者,更是自用送禮兩相宜的好藥。除了對此藥過敏、對sulfonamide類藥物嚴重過敏、有Steven-Johnson syndrome病史者之外,我們強力推薦Acetazolamide。成人用法是每12小時吃125mg(半顆),小朋友則是每12小時吃2.5mg/公斤(最多125mg)。(推薦等級:成人1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小兒1C:依據低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Dexamethasone(類固醇):
除了對Acetazolamide過敏、對sulfonamide類藥物嚴重過敏、有Steven-Johnson syndrome病史者,首選藥物則是Dexamethasone。口服劑量為每六小時吃2mg(半顆)或12小時吃4mg(一顆)。

對於極高發病風險的族群(如搭直昇機快速抵達海拔 > 3500公尺的軍人),可考慮更高劑量(每6小時4mg)。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服用有可能抑制腎上腺功能,因此對須服用超過10者,建議花一週的時間逐漸減量至停藥。由於目前尚無小兒的研究結果,所以不建議小兒使用。(推薦等級:成人1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我們這麼做

一般而言,對於中、高發病風險的族群,藥物預防策略是需要的。目前首選預防性藥物是Acetazolamide(丹木斯),其次是Dexamethasone(類固醇,對Acetazolamide過敏者首選)。若是海拔快速爬升者(每天 > 500公尺),可以AcetazolamideDexamethasone一塊吃

預防性藥物可在抵達高海拔前一天即開始服用。若每日平均海拔上升 < 500公尺,可在抵達最高點2天後停止服藥。若每日平均海拔上升 > 500公尺,則應在抵達最高點24天後才停止服藥。若是抵達最高點後隨即快速下撤的情形(如攀登吉力馬札羅山),則在海拔開始下降時即可停止服藥。


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治療

在診斷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前,須先做鑑別診斷,將可能造成混淆的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脫水、疲勞、低血糖、低血鈉、低體溫等排除。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的治療,一樣可以分為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兩大類,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若症狀較嚴重,可雙管齊下做治療。

非藥物治療策略

專家這麼說

下撤:
大絕招,適用任何場合。症狀通常會在下降300~1000公尺後改善。不過要注意,一定要有人隨行,尤其是懷疑有高山腦水腫的患者,千萬不能讓他獨自下撤。(推薦等級1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給氧:
在等待下撤或難以下撤的情況,我們只能缺什麼,給什麼。給氧的流量與器材不拘,目標是維持良好的血氧濃度(SpO2 > 90%),減少缺氧對人體的傷害。另外,必須持續使用,直到下撤到安全的海拔,只吸幾口是沒效的。(推薦等級1A:依據高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攜帶型加壓艙(portable hyperbaric chamber):
在等待下撤或難以下撤的情況,對於嚴重高山症與高山腦水腫的山友,攜帶型加壓艙是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即便效果不錯,一旦症狀好轉便應立即下撤,因為一離開加壓艙,症狀可能會復發。

另外,對有密閉空間恐懼症與正在嘔吐者也應謹慎使用。總言之,不應該因為使用了攜帶型加壓艙而延誤下撤時機。(推薦等級1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藥物治療策略

專家這麼說

Dexamethasone
雖然沒有幫助高度適應的效果,但在治療急性高山症與高山腦水腫的角色上卻舉足輕重、十分有效。劑量方面,治療急性高山症的話,是6小時給予4mg,若是治療高山性腦水腫,則可先一次給予8mg,之後每隔6小時給4mg(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皆可)。

小朋友的治療上,則是每六小時給一次,每次0.15 mg/公斤體重(最次最多4mg)。(推薦等級1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Acetazolamide
Dexamethasone相反,Acetazolamide在治療上的角色反而沒有預防那麼顯著。只有一篇文章研究Acetazolamide對急性高山症的療效。其推薦的有效治療劑量:成人為12小時口服250mg(一顆),小朋友則是每12小時口服2.5mg/公斤(最多125mg,同口服預防劑量)。(推薦等級1C:依據低品質證據,我們強力推薦)

Ibuprofen
治療高山症的頭痛症狀,但對急性高山症與高山腦水腫的病程並無改善效果。建議劑量是8小時口服600mg。(推薦等級2B:依據中品質證據,我們稍微推薦)

我們這麼做

針對急性高山症
停止爬升,視症狀準備下撤。針對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給予非類固醇性止痛藥(NSAID,如Ibuprofen)與止吐藥做症狀治療。

輕微的高山症可服用Acetazolamide做治療,若症狀嚴重,則應優先使用Dexamethasone(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皆可)。若觀察1~2天症狀並未改善,則必須下撤。

針對高山腦水腫(急性高山症+神經學症狀如步態不穩、意識改變等):
若附近有醫院可提供氧氣dexamthasone,則可不需下撤。
若附近沒醫院則必須下撤,同時給氧(目標使血氧SpO2 > 90%)以及藥物治療(Dexamethasone/Acetazolamide或兩者併用)。

若因地形關係難以下撤,則在給氧(目標使血氧SpO2 > 90%)以及藥物治療(Dexamethasone/Acetazolamide或兩者併用)外,須考慮使用攜帶型加壓艙


何時才能重出江湖(Reascent)?

對於經歷過急性高山症與高山腦水腫的山友,表示各位是罹患這類疾病的高危險群,所以在重新爬升高度前,一定要先確認自己在未服用高山症預防/治療藥物的狀況下是沒有症狀的。

一般而言,在停用治療劑量的Dexamethasone2~3仍然沒有症狀,才可以認真考慮重出江湖。另外,再次爬升時,請務必做好非藥物(緩慢爬升,一天 < 500公尺)及藥物預防(Acetazolamide)。

針對急性高山症與高山腦水腫的分享就到這裡,下一篇,我們來討論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的預防與治療。


延伸閱讀

1.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ltitude Illness: 2019 Update

2. Wolters Kluwer Recommendation Grading Guide


3.留得身體在,不怕沒山爬─高山症簡介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