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我愛吃鮪魚,不愛鮪魚肚:高血脂神救援三部曲(一)-- 高血脂治療簡介


首先,在這裡先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豬”事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年假剛過,荷包瘦了,腰圍卻胖了不少,想消滅肥肉,但長假過後心很累,工作都懶了還管得到肚腩?小心脂肪不但偷偷躲進肚皮,還會偷偷聚集在血管裡,造成血脂異常喔!

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指的是由於總熱量/總脂肪攝取過量、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咦?感覺就是過年會做的事耶~),以及家族遺傳、其他疾病引起血中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HDL-C,好膽固醇)過低的疾病。

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出版的成人治療指引第三版(ATP-III),建議理想的血脂範圍是:
總膽固醇(TC<200 mg/dl
三酸甘油脂(TG) <150 mg/dl
低密度膽固醇(LDL-C) <100 mg/dl
高密度膽固(HDL-C) 60 mg/dl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脂的盛行率,男性是23.8%,女性是19.78%。平均來說,每五位台灣人,就有一位患有高血脂。換算起來,台灣約有超過400萬人受到高血脂的困擾,這個數字甚至比糖尿病人數(約250萬)還高。


血油看不到、摸不到,很可怕嗎?

有清理過廚房的人都知道,最難清理的就是抽油煙機上卡的油垢。長期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會使膽固醇在血管中堆積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甚至阻塞。塞在冠狀動脈會造成心肌梗塞,塞在腦血管則會引起中風,塞在腿部動脈則會造成下肢動脈栓塞引起跛行(claudication)。另外,高血脂也與慢性腎衰竭、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關。所以,即便高血脂並沒有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但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都在十大死因中榜上有名,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那麼,該怎麼辦呢?

根據2018年美國心臟學會(AHA/ACC)公布的高血脂治療指引,治療高血脂的策略主要有二:藥物治療與生活型態改變。根據不同的血脂數值與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風險,我們可以評估病友只需要改變生活型態,或需要結合生活型態改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

換句話說,無論血脂數值多高、有無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或風險強化因子(risk-enhancer, 如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代謝症候群等)、是否需要服藥,所有高血脂的病友都必須改變生活型態。生活型態的改變不僅能降低血脂,也能改善其他常伴隨出現的疾病如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戰勝高血脂第一招:改善生活型態

除了原發性高血脂外,最常見引起高血脂的願因就是不良的生活型態,如抽煙、喝酒、高糖高油飲食、久坐不運動等。因此,要改善生活型態自然就要從戒菸、減少喝酒、調整飲食、開始運動做起。

戒菸:
戒菸能夠改善血中LDL-CTG,改善HDL-C過低的狀況,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少喝酒:
過度飲酒會增加血中的TG,降低血中的HDL-C,而且酒精熱量高(7大卡/c.c.),多喝易造成肥胖(啤酒肚),所以還是少喝為妙。

飲食:
飲食中若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膽固醇,不但會增加血中LDL-C,降低HDL-C,還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造成肥胖與心血管疾病。而飲食中若碳水化合物比例過高(超過每日總熱量60%),則會使血中TG上升,HDL-C下降,也容易轉換成脂肪儲存造成肥胖。
改善飲食習慣的原則,簡言之就是兩高三低,兩高指的是高纖、高蛋白,三低指低脂、低糖、低總熱量。

根據治療生活型態改變飲食型態(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 diet, TLC diet)的建議,不同營養素的每天攝取分配如下:
減糖: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佔每日熱量50%~60%
高纖:每天纖維攝取量建議20~30克。
蛋白質:蛋白質攝取量需佔每天熱量的15%
減脂:脂肪總攝取量約佔每天總熱量25%~35%,尤其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小於每天總熱量的7%),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約佔每天總熱量20%;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佔每天總熱量10%

在食物選擇上,我們可以這麼做:
減少精製糖類,增加纖維攝取:少吃餅乾、蛋糕、披薩、漢堡等外帶食物(最多一週一次),多吃高纖的新鮮蔬菜水果(每天至少五份半杯量的蔬菜,至少兩種水果)。此外,可以改吃全麥麵包、燕麥片等,它們也是很好的纖維來源。
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可以選擇豆類、瘦肉(去除肥肉和皮)、雞蛋(一週六顆)、減脂牛奶與優格作為蛋白質的來源。如果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或是有乳糖不耐的病友,可以考慮把乳清蛋白加入菜單。要注意的是,加工肉品像香腸、火腿等由於添加過多的鹽、肥肉和食品添加物,所以並不算是優質蛋白質,吃得太多反而對心血管系統與腎臟不利。
少吃飽和脂肪,增加不飽和脂肪比重:相較於牛油、豬油與奶油,魚油及植物種子的油脂能夠降低血中LDL-C,所以對高血脂病友而言是更好的選擇。使用葵花油、黃豆油(沙拉油)、芝麻油、花生油或橄欖油煮菜或拌炒、選用上述油脂製成的沙拉醬或抹醬、適量攝取南瓜子、杏仁、開心果、核桃等(約一天手抓一把的量),多吃富含植物固醇(plant sterol)的食物像柳橙汁、酪梨、蘋果、藍莓、花椰菜、青花菜、糙米等。魚類部分可以考慮吃鮭魚、鮪魚、鱒魚等,他們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血管健康是有好處的(注意盡量避免用不健康的油類烹調喔)。
限制每天攝取熱量:對於體重過重的高血脂病友來說,達到每天熱量攝取和消耗的平衡可以避免體重增加與血脂惡化。如果想要減重+降脂,兩個願望一次滿足,則需要讓每天熱量攝取<消耗才能達標(不過每日最低攝取熱量不建議<1200大卡)。控制體重在理想的範圍不僅對血脂有益,還能降低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風險和全因死亡率。

多運動: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8年高血治療指引的建議,所有高血脂的病友除了飲食控制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指引中對於運動的型態與時間定義如下:
有氧運動:中強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或高強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75分鐘
肌肉強化運動(阻力訓練):每週至少兩天,中到高強度。
規律的運動習慣除了有助於血脂控制外,對於降低與高血脂相關的風險因子(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控制也都很有幫助。


戰勝高血脂第二招:降血脂藥物治療

除了改善生活型態之外,對於一些高血脂較嚴重(LDL-C 190 mg/dl),或是罹患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較高的病友,及早合併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對於將血脂與預防的ASCVD發生/復發是很有幫助的。針對以下四種個族群,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使用statin類藥物進行治療
1.     目前罹患或是曾發生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如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合併其他高風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變等的高血脂患者。
2.     2075歲間的嚴重原發性高血脂(LDL-C 190 mg/dl)患者。
3.     沒有ASCVD病史,但同時罹患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
4.     對於沒有ASCVD病史、沒有糖尿病的高血脂患者,若計算十年發生ASCVD的風險 ≥ 7.5%,建議使用statin藥物降血脂。
10ASCVD風險怎麼算?有請風險計算機:

除了statin之外,一些常用的非statin類藥物像Ezetimibe(降LDL-C 13%~20%)、PSCK9抑制劑(搭配statin使用可降LDL-C43%~64%)bile acid sequestrants(降LDL-C 15%~20%)、Niacin and fibrates(可稍微降LDL-C)也都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就是目前高血脂治療的概況。在第二部曲中,我們將會聊聊高血脂的運動處方。而在第三部曲,我們將會較完整的來看2018年美國心臟學會最新的高血脂治療策略,歡迎各位繼續追蹤。


延伸閱讀

1.2018AHA/ACC 高血脂治療指引
2.2018AHA臨床照護人員高血脂治療指引
3.Mayo Clinic專欄:Cholessterol: top foods to improve your numbers
4.BetterHealth channel Australia: Cholesterol: healthy eating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