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七頂峰之歐洲最高峰 – 厄爾布魯斯峰(下)



812日:高度適應

今天是攻頂前的最後一次高度適應日,早餐後,大夥從Islam山屋出發,攀登到Pastukhov rocks(海拔4800公尺)折返。從約3850公尺雪貓車與雪上摩托車停車場開始,便是無止盡的陡上,六公里出頭便爬升了近1000公尺。持續的上坡、費力的踩踏,讓身體快速產熱,在晴空萬里的艷陽加溫下,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



然而,當海拔來到約4400公尺以上,少了周邊山脈的遮蔽,強陣風從四面八方向我們發起突襲,咻咻的聲音似乎在提醒來訪的台灣人“Who is the boss”。隨著海拔漸增,呼吸逐漸沈重,步伐逐漸變短,加上溶解的雪在坡面重新凝固成硬冰,我們必須加強力道才能使冰爪與冰斧在冰面上留下淺淺的痕跡以供固定。難以踏實的冰面與捉摸不定的強風,讓我們必須低下頭、彎著腰,壓低重心,才不會被吹下山,提早說bye bye


沒有人望向遠方,因為怕知道上坡比想像中還遠,眼前只剩下前一位隊友的鞋子與腳印,寄望著踩在前人的鞋印上能讓自己站得更穩。風寒效應讓人即使穿著兩件褲子仍然覺得像沒穿一樣。由於身心均感到十分厭世,在抵達Pastukhov rocks後,我們僅作短暫休息,拍照後便迅速逃回山屋。

為什麼要戴雪鏡?為了遮住這張厭世臉。

疲勞指數:8/10
厭世指數:8/10


813日:休息日

由於前一天的高度適應讓大夥感到疲憊與厭世,外加氣象預報顯示隔天將是這半個月來最溫暖、風最小的日子(氣溫-9~4C,風速5 m/s),因此Edwaard宣布,今天休息順便把裝備晾乾,明早攻頂。

此行的戰友們,由左至右:DC、Water、領隊Cony、我、黃Sir

上午10點多,忽然見到一台直升機繞過西峰往東峰而去,Edward告訴我們,有兩位搭帳蓬的登山客,從北線攻頂東峰時不慎滑落受傷,請求直升機救援下山。“Bye, bye, Elbrus!”他臉上帶著誇張的表情,邊演邊說。
但願明天能平安過關,因為沒有人想這樣跟這座山說再見。


雖然名為休息日,耍廢拍照之外,還是要來點學術氣息,因此午餐後,我們便在山屋裡,開始了第二堂技術課:扣環轉換技巧。由於在53005600公尺的陡上雪坡有架設繩架協助穩定登山客免於滑落,我們要學習如何在穿戴厚重防寒手套下仍能流暢操作在繩架間轉換D形環的動作。
這個動作徒手執行看似簡單,但當你雙手戴著厚手套,一手吊著登山杖,另一手掛著冰斧時,馬上變得緩慢而笨拙,費了好一番工夫,才算基本掌握了要領。

傍晚時分,重逢了前一天認識得兩位荷蘭人,他們凌晨從山屋出發,花了八個小時登頂,四個小時回來。根據描述,山頂風勢蠻大,氣溫蠻低的。聽著聽著,心裡一來暗自慶幸明天才要攻頂,二來默默祈禱明天會如預報般的風和日麗。
明天終於要登頂了,今晚七點就寢,卡早睏卡五眠。


814日:攻頂日

不管期待或是擔心,這天終究是來了。
前一晚睡得不算好,心裡一直縈繞著2015年攀登吉力馬札羅山的回憶。當時由於高山反應,5000公尺以上到登頂基本上是掙扎著完成的,有種“天堂的門在此為我開啟了”的感覺。擔心著舊事重演,自然難以成眠。

三點用完早餐,四點出發搭雪貓車。一個小時的時間看似充裕,實際裝備上身敬顯得手忙腳亂。Edward不斷催促著“Schneller! Schneller!”(德語:快點!快點!),更增添了幾分慌亂的氣氛。好不容易穿好冰爪,連滾帶爬的坐進雪貓車,隨著低沈的引擎轟隆聲與陣陣柴油味,我們正式上路,緩緩開到5000公尺處的小平台。雖說“緩緩”,不到40分鐘的車程,就超越了高度適應時4小時的距離。途中,看著幾個較早起的隊伍在陡坡上奮力步行前進,心裡默默讚嘆著雪(ㄡ)貓(ㄩㄢˊ)的偉大。

440分,高度5000公尺,氣溫零下7C,我們正式開始攻頂。首先,之字形陡上一段到東峰的山腰,之後左轉開始腰繞,往5300公尺的鞍部前進。


或許是高度適應發生效果,也可能是多了休息日的養精蓄銳,整個人除了凍得鼻水直流,以及早餐的荷包蛋一直想從胃裡投奔自由外(也可能是高山反應),基本上能夠以穩健的速度慢慢前進,整隊甚至超過了兩三支國外隊伍。


隨著我們緩緩靠近鞍部,天空也漸漸露出魚肚白,燦爛的陽光灑在西峰的東坡上,不但照亮了整個峰頂,也照亮了正在雪坡上奮鬥的人們。此時,我沒有恐懼,更沒有欣喜,因為 – 我餓了。


在鞍部休息補給10分鐘後,大夥戴上防寒手套,進入陡上雪坡的繩架區。由於大家都知道氣象預報說今天是好日子,攻頂的人特別多,在繩架轉換時便會出現排隊的狀況。有人打趣說,這跟今年初聖母峰大塞車有87分像。


當然,排隊時光就是調整呼吸的黃金時光。將冰斧與登山杖深深插入積雪中,跟隨著前一位的腳印,一呼一吸一腳印,搭配前一天學到的扣環轉換技巧(有時為了省時間,嚮導會協助轉換扣環),我們緩慢而堅定的來到最後稜線。


5600公尺後,高度的效應漸漸顯現,腳步漸漸變得沈重,呼吸漸漸變喘,所幸山頂人數眾多,沒走幾步就需要排隊稍候,休養生息。


終於,在早上840分,我們抵達了5642公尺,“人滿為患”的厄爾布魯斯西峰峰頂。這是一個完美的登頂時機,陽光和煦溫暖(氣溫應該有0C左右),萬里無雲無風,一望360度群山擁戴,視野極佳,頗有君臨天下之勢。歐洲最高峰,我來了。


山頂範圍不大但人數眾多,連照相都須排隊,讓人一時間忘記身處5642公尺,以為是某大明星的見面會XD。由於人數眾多山頂擁擠,我們拍完登頂照後,隨即下撤。

登頂成功,終於可以慶祝一下,釋放壓力了。下降到5600公尺左右,我們打開了可樂,播放了Edward的愛歌“江南style”,一起跳起了騎馬舞。不愧是高海拔,跳完之後,整整喘了3分鐘才調整過來。



 到了繩架區,在陽光的照耀下,才真正意識到這個坡有多陡。我們結成繩隊,才有辦法穩穩下到鞍部。1110分,我們回到了凌晨下車的地方(海拔5000公尺)。接著,在偉大的雪貓車(1000歐元/車,70歐元/人)加持下,很快的在中午時分返回了Islam山屋。


山,還是那個山,但登頂後如釋重負,能夠完全放鬆身心,悠閒的邊享用午餐邊欣賞山景,心境可是截然不同,多了點滴滋味在心頭。

老實說,每次爬超過5000公尺的大山時,在行程中總會厭世的自問:為什麼要把一個可以好好休息的長假拿來爬山,讓自己在不熟悉的高度中,把自己累得跟狗一樣,只為了享受登頂的短暫喜悅時光?是為了名氣,還是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至今我仍尚未想到,也許答案會在下次登山時出現吧。我猜,很多登山專家與前輩,都有屬於自己得答案吧!期待各位的分享!

疲勞指數:7.5/10
厭世指數:6/10
可看指數:10/10


總結

這次能夠無痛成功登頂,以下幾個要素確實功不可沒,在此一一感謝:

1.Mountain is always the boss:這是不變的真理,祂願意讓你平安登頂,你的小命才不會被收走。對山永遠要心存敬畏。

2.Good guide is the boss:雖然在山下是個有趣甚至搞笑的人,但上了山Edward就成了嚴謹細心的教官,注意每個訓練細節與隊員身體狀況,並適時提供協助,確保全隊的安全。另外,他決定將攻頂日延後一天,待天氣狀況更佳、體能更佳時出發,也降低了攻頂日的身心疲憊與厭世程度。

3.Weather forecasr is the boss:在台灣我們常說氣象預報僅供參考,然而這次在俄羅斯山區的氣象預報,精準度令人驚艷。也多虧值得信賴的資訊,讓我們得以在這半個月最溫暖無風的一天順利登頂。

4.Euro is the boss: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不穩定且歐洲登山客是此地大宗,因此歐元廣為流通,不論付小費、搭乘雪貓車、雪上摩托車都要靠它。是否需要用錢買舒適,見仁見智。有這些設備在,需要救援時也能派上用場。另外,歐元/盧布在手,在山下也可租賃技術與防寒裝備,讓你能少帶幾公斤出門,多帶幾公斤紀念品回家。

5. Partner is the boss:領隊與隊裡的前輩們經驗都遠勝於我,他們也不吝於分享,讓我學到很多實用的技巧。另外,他們也帶了專業的照相手機與相機上山,留下了許多精彩的照片與影片。另外,相互的照應自然也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

6.Family is the boss:感謝我的女朋友,贊助美觀實用的大行李箱,還在上班日的七夕凌晨載我趕夜車。在此讓我將登頂的喜悅獻給妳。Я Люблю Тебя


延伸閱讀

1.趣健行官網 – 厄爾布魯斯峰行程http://www.titohiking.com.tw/EW/GO/MGroupDetail.asp?prodCd=PEAK11
2.丘山行 厄爾布魯斯峰行程
3.輝哥的天空部落格